天擎低空防御系統原理是在城市安保、要地防護等低空防御任務中,針對以無人機為主的各類“低慢小"目標,執行全天時、全天候光電監視、探測、跟蹤、定位等任務,天擎低空防御系統并把可疑目標可視化視頻圖像、類型與位置等信息上報指揮控制中心,為指揮所提供決策支持。
光電搜索單元對防護空域進行區域搜索,獲取目標紅外圖像;經過圖像檢測提取目標的方位、俯仰、灰度等信息,完成不間斷目標告警。
光電跟蹤單元利用熱像儀/可見光探測器對目標進行自動跟蹤,通過激光測距對目標進行精確定位。光電搜索單元可將告警信息傳遞至光電跟蹤單元,實現對跟蹤單元的聯動引導,有效提高任務效率;
2015年,全球無人機大約銷售58.7萬架,其中無人機約占3%,民用無人機占97%.民用無人機銷量中,專業級無人機銷量約17.1萬架,消費級無人機銷量約39.9萬架。
2011至2015五年時間,中國企業大疆創新在全球的銷售額增加了近100倍,目前綜合實力排名首。而據長江證券預測,中國民用無人機2015年總產值約13.5億元,到2020年大眾消費類市場空間260億元;專業發燒類市場空間40億元;行業應用類市場空間815億元,總體上至2020年行業產值將超過千億。
于無人機的各項眼花繚亂而又讓人激動地數據,以及充滿想象力的前景,早在一片狂熱之中被反復提及了許多次。但是,拋開這些鮮亮的數據,從應用角度出發,無人機真的會如想象那般,全民普及,前景無限嗎?
擺在眼前的事實是,隨著無人機的快速發展與普及,在被不同領域廣泛應用的同時,其安全隱患也逐漸呈現出來——無人機被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、為了滿足個人興趣的、無常識無飛行法律法規意識的用戶,以及不法分子等利用起來給公眾隱私、財產、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。
2014年至2016年,已有多起無人機引發的不安全事件記錄在案。
這些因無人機“黑飛”、使用者不正確操作以及分子蓄意利用給公眾安全造成威脅的問題,已經引發社會對無人機監管問題的討論。
如何解決無人機應用的安全應用問題?
在我國無人機管理方面,總局、體育總局以及無人機制造商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
在2016年9月21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空管行業管理辦公室最新出臺的《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空中交通管理辦法》中規定:無人機飛行必須在機場凈空保護區以外;無人機起飛重量小于或等于7千克;無人機必須在晝間飛行;飛行速度不大于120千米/小時;
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符合適航管理相關要求;駕駛員符合相關資質要求;在進行飛行前駕駛員完成對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的檢查;不得對飛行活動以外的其他方面造成影響,包括地面人員、設施、環境安全和社會治安等。
但目前出臺的監管政策,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約束無人機“濫飛”情況,無法從根本上去避免這類事件的發生。